-
友情链接:
新华财经东京6月5日电(记者刘春燕钟雅欧阳迪娜)日本国土交通省日前通报说,丰田、本田、马自达、铃木4大汽车制造商和摩托车生产企业雅马哈发动机在量产车型认证时存在舞弊行为。目前该省已启动对上述5家企业的现场检查。作为日本的支柱企业,丰田等汽车制造商集中爆发违规造假行为令海内外深感震惊,业内外人士高度关注此事对日本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问题集中暴露的背景
2016年以来,日本汽车制造商多次爆出认证作弊丑闻,国土交通省因此加强了行政处分等对策。
去年12月,丰田子公司大发工业公司爆出30多年间持续在认证测试中造假,违规行为达170多项,涉及其在日本国内生产的全部车型,被国土交通省实施现场检查并被迫停止海内外生产。
以大发造假为背景,国土交通省责令其他获得认证的汽车、摩托车制造商及相关企业展开自查。虽然目前被要求自查的85家企业尚未全部完成自查程序,截至5月底已发现上述5家企业在量产车型认证中存在违规行为。
国土交通省认为,又有新的违规行为曝光令人极为遗憾,这种认证欺诈行为会损伤消费者信赖、动摇汽车认证制度的根基。该省决定依法启动对上述5家企业的现场检查。对丰田和雅马哈发动机进行现场检查的工作人员已经进场。为查明事件的来龙去脉,检查人员将对质量负责人进行询问,并分析相关文件。根据调查结果,国土交通省有可能采取包括吊销车型认证、罚款、行政处分等严厉措施。
2017年日产汽车等认证造假事件曝光后,日本国土交通省推出新的行政处罚手段,对其下达“纠正命令”,要求其改进组织机构。业内人士分析说,由于自查程序尚未完全结束,国土交通省的现场检查也刚刚开始,问题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仍存,丰田将面临何种处罚还难以判断。
涉及哪些企业的哪些车型
截至目前,本次自查被发现的认证造假共涉及5家企业的38个机动车型,累计销量超过500万辆。其中32个车型目前已停产,尚在生产的车型有6个。本田涉及造假车型最多,为22个,铃木为1个,均已停产。丰田、马自达和雅马哈发动机分别涉及7个、5个和3个。
仍在生产的6个车型中丰田占3个,马自达2个,雅马哈发动机1个。丰田的3款车分别为“卡罗拉菲尔德(Corolla Fielder)”“卡罗拉Axio”和“雅力士十字(Yaris Cross)”。其中,丰田在产的3款车被国土交通省认为涉嫌在行人保护测试中提交虚假数据,已停产的4款车涉嫌对碰撞测试车辆进行改装。
日本国土交通省表示,将自行确认涉及不正当行为的车型是否符合安全性和环境性能标准。由于量产之前的认证事关安全性能,在确认这6款车型符合安全标准之前,国土交通省已要求上述6款车型暂停出货。
有专家分析说,丰田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安全和品质,在自行测试时常采取更为严苛的条件和标准,财盛证券所以过于自信,一线员工可能由此出现松懈情绪,对国家的量产认证不够重视,有些工作人员存在走过场的想法。这一点必须从企业治理和组织结构上严肃应对。
民间也有专家指出,在国家认证中弄虚作假毫无疑问是恶劣的,不过此事也暴露出丰田与国土交通省缺乏充分沟通。汽车产业认证问题频出,应该可以探讨一下认证制度本身是否存在问题,对于不适应时代的规定,国土交通省也应主动与相关企业加强沟通。
今后的进展方向及经济影响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国土交通省的现场检查有可能持续两个月。中西汽车产业研究所代表分析师中西孝树表示,如果丰田和马自达相关5款车型停产两个月,减产规模很可能达2万到3万辆。日本经济将受到怎样的影响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财务大臣铃木俊一在记者会上表示,暂停出货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减产,“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将非常大”,将“密切关注影响的程度及事件扩散的情况”。
根据日本汽车工业会的数据,汽车产业出货额在全部制造业中占比17%,包括关联产业在内,汽车行业的就业人数超过550万。帝国数据库的数据显示,丰田公司供应链相关企业数量达39113家,交易总额约为20.7万亿日元。汽车基干产业长时间停产,缓慢复苏的日本经济将因此承压。
今年一季度,由于大发公司认证数据造假丑闻爆出后被要求停止出货,解除出货停止指令用了大约4个月时间,且有3款车型被吊销认证,包括供应商在内,丰田等大量企业受到波及被迫停产,成为拖累日本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的重要原因。媒体和专家本以为汽车产业有望走向恢复,不料丰田母公司和马自达再度被迫停产,瑞穗调查与技术公司的酒井才介分析说,这次正常化的步伐有可能放缓。
第一生命研究所经济调查部经济学家新家义贵认为,目前很难预测对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因为停产厂家和车型会扩大到什么程度,以及停产时间会持续多长时间,这些都还不确定。
媒体和专家分析说,如果国土交通省判定丰田等企业作弊没有恶意,生产的恢复会较快。反之,如果量产车型认证被吊销,企业就失去量产资格,必须重新获得认证才能恢复生产,经济也将受到更大影响。